top of page

後都市物聯網絡探討 / 以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為例

Network Urbansim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N

Network

Designer: 蔡欣芳

Advisor: 吳光庭 老師 | 謝宏昌 老師

Keyword: Actor Network Theory、Event、 Cross-programming、物聯網

         我們也可以說,現在的都市還未經歷物聯網時代後所造成的突破。物聯網的崛起, 造成了新型態城市網絡空間的重新組成,此設計以社會學家 Michel Callon 所提出的 Actor Network Theory「行為者網絡理論」探討,並以高雄美麗島捷運站為例 ,透過捷運站周遭的事件與活動,重新設想後物聯網絡車站的型態。 「行為者網絡理論」是由法國社會學家卡龍和拉圖爾提出的社會學分析方法,此理論主要是在探討人與非人行動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並形成的異質網路 (heterogeneous constructivism):也就是說,它主張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建構不單只是由社會來決定,而是同時由人與非人所構成一個「異質物的網絡」來加以決定。 根據網絡時代下的都市脈絡,現今的都市計畫,不應該只是根據傳統的都市計畫去思考,應該根據最新網路、科技、信息所影下的都市涵構去想像;如果新的建築跟周遭事件 (不單只是環境,還有人、事、物、事件等等)形成網絡,去思考以手機、網路、等等,會跟建築的結構、空間、牆面等等發生關係,各種不同的關係已經相互連結,並形成新的網絡空間。 物聯網絡時代的來臨,網路影響了物流系統的運作,間接改變了零售業的營運模式,將造成城市空間的重新組成。汽車的發明對城市有相當大的影響,都市中的佈局被徹底翻新,道路系統亦是。Keller Easterling , An internet of things ,2012 提到,在物聯網中所描述嵌有電子設備的世界,其空間不是由電路系統組成,而是城市本身。 現有都市規劃皆是建立在舊有的系統 ,物聯網的崛起 ,對人類生活造成相當大的改變 ,藉由分析捷運站週遭的活動,開始探討人類

都市物聯網絡

一、行動者網絡理論 本研究就網路物流對都市的發展及都市空間的關係進行探討,討論以行動者網絡理論(ANT)中網路介面的「中介構成」性質,來探討網絡分析方法如何應用於空間。ANT堅持事物並沒有預先存在的本質,社會團體或集體的形成在於持續不斷的交往連結,沒有這些工作work就不會有網絡(net-work) (Latour, 2004/2008)。最後,拉圖的“行為者網路理論 Actor-Network- theory”, 提出了許多關於「異質物的網絡」的連接討論,提供了未來都市如何“一起生活”的理解與新的想像。最後,本研究建立在行為者網絡理論的探討下,研究手機等等透過網路科技所形成的網絡如何去影響都市中的網絡,並進而影響空間組成,再以高雄美麗島做為研究對象

 

二、高雄美麗島捷運站 雖然美麗島站周邊有眾多活動,但捷運內部所設置的商店仍與外部活動毫無連結,甚至出現捷運內部的會議廳並無任何人使用,因此,將美麗島作為基地探討,未來捷運樞紐系統可能會出現的零售業網絡走向。

三、事件性空間 事件性空間(EVENTUAL SPACE)「建築師不僅僅是設計某種形式,而是創造社會性的公共空間。」Bernard Tschumi 在 Architecture and Disjunction 的 CONCEPT VI: Events: The Turning Point, 1996 年提到,建築必須內涵事件、運動、活動、機能;而這些內涵是沒有層級性,或是先例可循。對於建築的定義不再視牆或是形式,而是結合了異質性(heterogeneous)與不相容性所撞擊出來產生的事件。而這裡提到的事件並非只是行動,它還包含其中的思想。同樣的空間會因為所介入的事件而改變,並開始質疑機能與空間的關係。Rem Koolhaas 對於他的市中心亦曾表明,我們不難發現在東京市超高層建築中,內含了多樣的機能屬性,百貨公司、博物館、健康俱樂部、火車站、或是在屋頂上的綠化空間。未來的機場,可能同時是娛樂場、運動場、電影院等等,不相容的機能屬性。

 

「事件與空間的結合,並不是要去考驗以往觀察的承受力;而是要質疑機能與空間的關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