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Information
Exhibition Information
OUR COURSES
A
Advanced Architectural Design
I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
Design Thesis
S
Design Seminar
Design Integration Research
R
P
Design Thesis Portfolio
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
&
Design Seminar
GLOBAL COMPETITION
07
2015
第 15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臺灣館
The Venice Biennial 15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Taiwan Exhibition
09
2015
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第3屆
X-site計畫
2016 TFAM X-Site Competition
09
2016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交換計畫
Tsinghua University Exchange Program
08
2018
2018 亞洲韌性城市設計競圖
DRIA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2018
 社會與建築的對話
探討流浪動物收容所空間在城市當中的發展策略
COMMUNICATION BETWEEN SOCIETY AND ARCHITECTURE
在台灣的流浪動物收容空間所為動物保護的末端環節,在探討流浪動物的過程當中,首先必須釐清流浪動物現況的產生,並非這些動物所造成,而是人類在擴張生活空間與領域時所衍生出來的,然而對於流浪動物的心態,也要了解對於愛和尊重完全是兩回事情,對於過去視而不見的流浪動物我們人類該怎麼在這樣的大環境當中與之共生?
收容所的目的並非是要將所有流浪動物加以包裝美化已達成送養之目的,或是無視於現實中的因素給予流浪動物完美絕佳的居住空間已達到永久滯留,收容所的目的應該是要在社會當中扮演中介的角色,在城市發展當中與社會進行溝通,在台灣動保意識並非普及的情況之下,收容所必須是因地制宜並且具有彈性與可調式性的建築空間。
關鍵字:Animal Shelter, Stray Dogs |  女性後市場
母職調節所 以水仙宮市場為例
META-MARKET
社會角色用性別的區劃將生理女性定義在名為「女性」的義務上,為了滿足角色設定的義務,女性進行城市大部分的購物活動。大量勞力與情感勞務的付出,女性實則掌控自我的時間明顯的非常少。市場做為一個維持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大供應場,也是女性在家與城市之間的重要勞務場所。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處理空間轉移的過程,以此減少家務處理下的時間消耗,讓時間與空間得以集中於市場中,利用市場的後設計達到調節角色負累,解放社會「女性母職」的壓力。
關鍵字:Social Connect, Feminist, Mothering, Market |  School without classrooms
非典型學校
知識是抽象的概念,且是由經驗累積彙編而成。傳遞知識,若沒有相對應的經驗是不易理解的。知識的數位化只是加速傳播,沒有實質改善國小生的理解能力,唯有現場體會所創造的經驗是最直接且深刻記憶的。
本研究將日常巷弄經驗與課本知識連結,並提出: Lecture in alley, discuss in classroom.的概念,使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周遭巷弄中上課,使經驗與知識整合。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科中太陽單元作為設計舉例。
關鍵字:Pedagogy, Sun path, Shaded |
---|
 全齡友善:明日的連續性照顧學區
以台北老松國小學區為試點的設計提案
本研究基於台灣高齡與少子化趨勢嚴峻的現狀,關注當下高齡友善空間不足及閒置校舍的再利用的雙熱點議題,從全齡友善的觀點,探討利用閒置校舍(非廢校)為核心的所在學區,構建理想的長照學園。
關鍵字:Long-term Care, Vacant school space, All-age-friendly Block |  再製城市夜晚地景
以台南海安路的夜晚顯影城市中意外性活動
從記錄到投射,繪圖工具的進步改變著我們看待場景的方式,幾百年間,人們從靜態寫實的畫面到透視的解構,動態、連續的畫面成為創作目的。此論文企圖改變觀察城市的方式,以更為感知、快速變動的方式介入傳統的空間想像。
關鍵字:Contour, Overlay, Collage, Deformation |  自造者的建築:非計畫性個體構築
Guiding design, Representing, and Fabricating to the end user
正如web2.0背後所發展的使用者內容自造、網路社群合作的概念現今被轉變成集體的社群媒體,本研究的討論基於「自造者運動」和「長尾理論」中網路社群影響現代社會的觀點,透過個體經濟與現實構築設計的結合,產出一套設計決策工具取代原先建築師主導設計的現況。本研究結合數種科技工具運用於建築設計:數位製造、3D掃描、參數化設計,聚焦於提供自動化的「大量客製化」設計結果。
關鍵字:Mass-Customization, Participative, Generative,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 Digital Fabrication. |
---|
 在偏鄉地區的在地性建造策略
從左鎮國小的實構築行動來觀察與討論
LOCAL-Construction Strategy
許多政策常以都市人的眼光來面對城鄉發展,以城市的條件來看待鄉村地區的公共性建設,以人口與密度來評估服務需求,但適用性卻十分有限有限。基於這樣的緣由,本研究試圖著去提出一種基於偏遠且人口密度較低,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發展策略,以在地性資源為主,發展低成本的建築方式,讓生活在鄉村的人,不用受限於地區經濟或是仰賴外來資源,也能擁有發展地方公共建設的機會。
關鍵字:Social Design, Local Made, Adobe Brick |  基於環境參數的遮陽立面設計
多域集成的衍生設計方法
Multi-domain optimization through evolutionary design processes
本研究的目的是開發一個參數化工作流程,可以將能量模擬數據更多地集成到設計過程中。本文介紹了早期參數化建模性能仿真/優化工作流程的兩個重要特點。首先是多域集成(MDI)的發展。重要的是要了解建築環境和人類所認為的“舒適”是依賴於各種相互關聯的因素。多域集成利用了現有Grasshopper生態系統中已有的各種環境分析插件,並利用已建立的環境關係數據和公式開發了自己的橋樑。其次,應用元啟發式進化求解器,如Galapagos和Octopus插件,進行迭代測試和評估優化。最後,與上鎧鋼鐵公司合作開發設計形體自遮陽的立面,通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的熱測試實驗室進行數據的採集,驗證這一套工作流程的可行性。
關鍵字:Multi-Domain Integration (MDI),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Generative, Façade |  桑榆居
一個給高齡者的靈性空間
The Zen Place for the Elderly
近年來,健康照護的服務需求已從「病痛解除」的觀念轉變成更為注重根本的「健康維護」,因此,醫療服務遞送模式也逐漸從「治療」轉變成「療癒」。但是,現代醫療科學的演進讓醫師們逐漸遠離環境、情緒與靈性方面的考量,而只針對生理身體上進行照護、治療。當心理、靈性與身體分離的失衡狀況下,環境所造成的有形或無形壓力進而成為許多慢性病的主因。環境不僅會影響到人的身體,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和靈性。本研究設計探討機構式的高齡者照顧中心的環境,對於高齡者的身心具有療癒作用之空間可能性。
關鍵字:Elder, Healing space, House for the aged |
---|
 城市的急性衝擊與慢性壓力
由防災觀點探討都市閒置空間之多目標活化利用
以新營糖廠為例
RESILIENT CITY
本研究以防災觀點出發,並以新營糖廠為示範區域,其防災空間的規劃兼其平日與災時均可利用的機能,平日可做為民眾生活之用途,災時能提供人民避難或逃生的防救災空間。希望提出更符合經濟性及災民需求之緊急臨時空間設計。
關鍵字:避難場所, 閒置空間再利用 , 多目標使用 |  以共享經濟探討都市介面
A Sharing Economy Approach for urban interface designing
本研究主要探討共享經濟/都市介面/使用者 ,三者之間的關係,而倆倆之間又產生了三個面向的議題,成為本研究的討論主軸。從原本的傳統消費模式到傳統的單一機能的介面空間 ,以及社會日漸轉變的社會風格,希望藉由這三者之間的討論,可以找出最適合當代下的生活模式,透過介面的處理,創造更多的利益價值使居民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關鍵字:都市介面 ,經濟 ,共享, 再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