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偏鄉地區的在地建造策略

​從左鎮國小的實構築行動來觀察與討論

LOCAL -Construction Strategy

Designer: 陳建彣

Advisor: 簡聖芬 老師 | 杜怡萱 老師

Keyword: Social Design, Local Made, Adobe Brick 

Processing...

工業革命後到20 世紀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都市化的聚集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城市是良好的經濟條件、教育、醫療衛生等等便利生活的象徵,但相對來說,當人口過度往城市集中時,會不斷的掏空鄉村結構,區內的就業機會降低,青年移往城市,出生率不斷降低,學校與醫院接連關閉,剩下來的只有離不開的老人與小孩,最後鄉村只會更加孤立。 而依照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定義,全臺共有 81 個「偏遠地區鄉鎮」,其中有 2/3 位於山區及原住民區域;倘若一個年輕人想要進到鄉村來生活,那他可能會有那些需考量?工作機會、居住空間、公共設施等等,這些看似與城市沒有什麼區別的需求,卻是影響青壯年人口逐漸離開鄉村的主要原因。

在城市因人口集中,有著大量需求以及服務集中的優勢,人相對於鄉村地區能產生較多且優惠的服務,共享性資源多樣且充足的種種優勢條件,讓城市不論再怎麼地狹人稠、地價高昂,還是無法讓年輕人回鄉村地區;儘管這些地方多半地價低廉,卻也無法擁有足夠的條件來發展公共設施。許多政策常以都市人的眼光來面對城鄉發展,以城市的條件來看待鄉村地區的公共性建設,以人口與密度來評估服務需求,但適用性卻十分有限有限。基於這樣的緣由,本研究試圖著去提出一種基於偏遠且人口密度較低,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發展策略,以在地性資源為主,發展低成本的建築方式,讓生活在鄉村的人,不用受限於地區經濟或是仰賴外來資源,也能擁有發展地方公共建設的機會。

建置中...

bottom of page